FindSkin™ 這名字真的有比較好嗎?🤔
今天整天都在執著於膚質分析這個功能的命名跟使用體驗,全部統一改成了「FindSkin」。
今天整天都在執著於膚質分析這個功能的命名跟使用體驗,全部統一改成了「FindSkin」。
一開始只是單純想把名稱統一一下,畢竟原本的「膚質檢測」、「肌膚分析」、「問卷調查」各種名字混用實在很亂。
結果沒想到,光是改個名字就牽連出一堆 API 路徑、資料表結構跟前端組件的調整,害我 commit 的時候一直在吐槽自己:「Danny,你當初命名的時候腦袋是打結了嗎?怎麼會這麼不一致啦!」順便還把 API 的 token 處理邏輯重構了一遍,之前沒注意到 API URL 裡居然多了一個空格,難怪每次測試都覺得哪裡怪怪的。
這種低級錯誤真的讓人很尷尬,幸好早點發現,不然到 production 被 user 抓包真的會哭出來。
下午回頭看了一下膚質分析問卷的使用流程,發現沒有進度條實在有點說不過去,畢竟這年頭哪個問卷沒進度條啊?於是又花了一點時間新增狀態管理跟進度顯示,順便還調整了問卷提交按鈕的邏輯,讓用戶在完成問卷後能夠自動跳轉到結果頁面。
晚上的時候又回到前端組件上,一開始只是想簡單調整一下標語,但越調越覺得內容層級不夠清楚,看起來很平板。最後索性用了一個標語堆疊的設計,把重點字句強調起來,整個視覺效果瞬間提升不少。
雖然花了不少時間在 CSS 跟排版上,但看到成果的瞬間真的覺得蠻值得的。不過,這時候我又自我懷疑了:「Danny,你是不是又過度設計了?用戶真的會在意這些細節嗎?還是只有你自己在自嗨?」
回頭看今天這一整天的工作,說真的,很多時候我也不確定這些細節的調整到底有多少價值。但每次當我想要放棄或隨便帶過的時候,總會有一個聲音提醒我:
你不就是想打造一個讓人真正用起來舒服的產品嗎?
這種執著有時候很累,但我想,這也許就是做產品的人該有的樣子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