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者真的會提交那些奇怪的數字嗎?🤔

昨天晚上睡前還在想,FindSkin™ 的介紹區塊到底改得有沒有意義,今天早上起來又是一個新的疑惑:「用戶填問卷的時候,真的會亂填到超出範圍嗎?」雖然內心有個聲音告訴我:「Danny,你是不是又想太多了?」但設計產品時總會忍不住想得更周全一點。

昨天晚上睡前還在想,FindSkin™ 的介紹區塊到底改得有沒有意義,今天早上起來又是一個新的疑惑:「用戶填問卷的時候,真的會亂填到超出範圍嗎?」雖然內心有個聲音告訴我:「Danny,你是不是又想太多了?」但設計產品時總會忍不住想得更周全一點。

於是今天我決定在膚質檢測後端的 API 加上輸入驗證,限制用戶的回答值必須在 1 到 4 之間。原本想簡單加個 `if(answer < 1 || answer > 4)` 就好了,但寫著寫著又開始猶豫:「如果真的有人提交了奇怪的數字,是不是應該記錄一下,方便之後 debug?」

畢竟,使用者的行為總是超乎我預料之外的範圍。於是,我在驗證邏輯中順便加了幾行 log 訊息,紀錄下錯誤提交的回答內容跟用戶 ID,這樣未來如果真的出現什麼奇怪的 bug,至少我不用再靠猜的去 debug。

講到 log,我又想到之前膚質評估結果沒有整合進用戶輪廓,每次要分析用戶的歷史資料都要額外去查詢問卷記錄,根本是給自己找麻煩嘛。今天乾脆一口氣把這件事處理掉,直接把膚質評估的結果整合到 UserProfile 裡,這樣不管是後續的推薦邏輯,還是用戶自己查看歷史紀錄,都變得更直觀、更好維護了。

雖然看起來只是多加幾個欄位、多寫幾行程式,但 commit 前我還是忍不住自問:「Danny,你確定這些功能真的有必要嗎?用戶真的會在意嗎?」但轉念一想,如果哪天真的出現了奇怪的數據,我至少能馬上知道哪裡出錯了;而且,產品越來越多人使用的時候,這些小細節可能就是維護成本的差距了吧。

有時候,創業就是這樣,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沒必要的事情,但又忍不住去做,因為我總相信,好的產品就是要在這種小細節上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。🤷‍♂️

Subscribe to 海博賽特日誌

Don’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.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-only issues.
[email protected]
Subscri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