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管理的暗黑時刻:當 CRUD 成了我的心理戰
終於讓條碼掃描的辨識率穩住了點,雖然還在腦中盤旋著「這功能值不值得這麼折騰」的疑問,但今天一早,我直接跳到產品管理的模組開發上。
終於讓條碼掃描的辨識率穩住了點,雖然還在腦中盤旋著「這功能值不值得這麼折騰」的疑問,但今天一早,我直接跳到產品管理的模組開發上。
為什麼?因為我反思過,Ingrelens 的核心是幫用戶分析產品,如果連基本的產品資料管理都亂七八糟,AI 再厲害也只是空中樓閣。
我決定先建好這個地基,實現創建、編輯、查詢和列表的功能。過程從一開始就充滿挑戰——我本來以為 CRUD 是老掉牙的東西,誰知一上手就發現我的數據庫結構像個爛攤盤,查詢時經常慢到讓我抓狂,自問:「你以為用簡單的表就能應付所有場景?還是該早點考慮關係設計?」
說真的,這一整天我情緒像雲霄飛車,從一開始的猶豫(「這模組該不該優先?AI 部分還沒完全穩」)到後來的小成就感,提醒我創業就是這樣,總是卡在細節卻又從中學習。更新 API 文檔時,我特地加了詳細的 Swagger 註解,讓未來擴展更容易,也避免了重複的錯誤。
總之雖然產品管理還不是完美的,但我覺得這步穩住了 Ingrelens 的骨架,未來我得繼續觀察它和 AI 整合的互動,免得又陷在無止境的優化裡——但嘿,這種自我對話才讓我保持清醒,對吧? 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