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enAI GPT5 推出後大家真的在懷念 GPT-4o ?

GPT-5 收束模型選單,引爆「還我 GPT-4o」。本文說明大家懷念的是互動感非參數,並解析自動路由的取捨與產品教訓。

相信這幾天大家對於 GPT-5 最多的討論是「GPT-4o 消失了,還我 GPT-4o!」
坦白說我一開始也愣了一下。GPT-4o 雖然一路有在迭代,但效能本質上還是上一代:愛唬爛、幻覺多、討好傾向重。平常圈內多數人都是這個評價。

But…就是這個 But。


GPT-5 上線後,系統改為自動選用最適合的模型來解題,手動挑模型的選項被收束,「還我 GPT-4o」的聲浪就出來了。這才再一次提醒我:世界不是非黑即白。你覺得不行的東西,換個用途就會有人把它當寶。GPT-4o 拿來做專業工作當然吃力,但作為「聊天與陪伴」它反而長成了許多人的情感支柱。多數人懷念的不是參數,而是互動的「感覺」。而且這波不是少數人喧嘩,Sam Altman 也出面回應,表示會讓付費用戶可以切回 4o,並觀察使用情況決定支援多久。

The VergeTechCrunch


我們懷念 4o 的三件事

語氣與默契感
4o 更願意接話、共鳴、延伸話題。「貼近感」很強,即使邏輯偶爾放水。

想像力
4o 很會腦補。嚴謹任務是風險,在陪聊、腦風暴、初稿發散卻是加分。

回應的鬆弛度
它不急著糾錯,每句話也不都往「正確答案」推。很多人需要的是被接住,而不是被上課。


自動路由的美夢與代價

美夢:少選擇焦慮、體驗更一致、錯誤風險更可控。
代價:顆粒度與可預期性下降。當你想要的是「會陪你亂想」的夥伴,卻被路由到「每句都要求證據」的嚴師,體驗自然別扭。產品設計裡,這是選擇架構的副作用——降低選擇成本的同時,也拿走了用戶的掌控感。這次反彈,Reddit 與各社群反饋已經證明了這點。

Tom's Guide


用戶其實分三型(用途不同,需求就不同)

  • 生產力型:要準確、要引用、要可重現。幻覺是毒藥,語氣不重要。
  • 探索型:要靈感、要發散、要多線延伸。容忍錯誤,但要快速。
  • 陪伴型:要共鳴、要傾聽、要情緒溫度。邏輯可寬,節奏要跟人走。

4o 更貼近後兩型,5 更擅長第一型。爭論常常只是不同用戶類型在對吼。


實操:在 GPT-5 裡重現兩種極端

當你要「工作模式」(規範、可驗證)

  • 明確題目、定義輸出格式與評分標準。
  • 允許內部逐步推理,但輸出只給結論與依據;要求關鍵說法附引用。
  • 設錯誤處理流程:先列假設,再標示信心水位,最後給反例測試。

當你要「陪聊/發散模式」(溫度、節奏、想像)

  • 先簽一張「寬容合約」:少糾正、少結論,先回應感受再提問。
  • 指定敘事節奏,例如「每次 4–6 句,先接話,後補問題」。
  • 允許合理猜測與類比,但標注為推測,不冒充事實。

一句話:用「行為規約」而不是「特定模型」來召魂。你要的不是 4o 三個字,而是它曾經給你的互動習慣。


這次事件的「制度面」現況

  • 官方回應:Altman 表示將讓付費用戶可繼續選用 4o,並會觀察使用量來決定支援期限。
  • The Verge
  • 可得性:目前多家媒體報導都指向「回歸但上鎖」,也就是 **Plus(或更高級別)**用戶可切換 4o,免費用戶暫時無法使用。
  • Windows CentralYahoo奇摩新聞

陰謀論的討論

部分人認為 OpenAI 早知道取消 4o 會引發反彈,於是先砍再「英明復位」,同時把 4o 放進付費牆後面,只讓 Plus 以上透過「Legacy」選項切回,順勢引導轉付費。
支持它的觀察

  • 4o 的復活確實與付費等級綁在一起。Windows Central
  • 取消模型選單、強制自動路由,降低了免費用戶的掌控感,引發情緒性反彈,媒體報導相當集中。The VergeTom's Guide

反駁點

  • 也可能只是大規模上線時路由器與體驗校準不穩,官方在 AMA 與 X 上的說法是「會調整、會透明化」,並非一開始就設計成漸進式收費陷阱。TechCrunch

給產品人的三個註解

雙軌不是錯
專業與陪伴是兩條本質不同的價值軸。把它們硬路由成單一路徑,勢必有人失落。保留「可見且可覆寫」的模式開關,讓用戶自選。

讓路由可被解釋
自動選擇時,給出簡短原因與可切換選項。可解釋性能降低神秘感,也能緩和被剝奪的感覺。

保存「風格檔」
允許用戶把偏好的語氣、節奏、容錯,存成個人風格檔,在不同任務快速套用。人其實在找一致的「人設」,不是抽象的「能力」。


回到產品取捨

建造產品時,沒有任何一個功能能打動所有人;但總會有某個功能,永遠有一批人喜歡。取捨的關鍵不是「功能數量」,而是「誰的核心用例要被優先照顧」。

  • 若你的核心價值在專業可用,就讓「嚴謹」成為預設,把「溫度」做成可選附加。
  • 若你的核心價值在情感連結,就讓「溫度」成為預設,把「嚴謹」做成可插拔的工具欄。
  • 無論選哪條,別一次關掉另一種人賴以為生的工作流。先觀察、再分階段、提供回退路徑,這不是保守,而是對使用者記憶與習慣的尊重。

別把回憶當能力

「還我 4o」喊得震天響,本質上是對互動關係的懷舊
工具的靈魂不是參數,而是情境

把情境說清楚、把行為規範寫清楚,GPT-5 完全能演出兩端:既能是嚴苛的審稿編輯,也能是願意夜聊的老友。缺的不是模型,而是選擇權清楚的自我要求。爭論可停,但習慣要留。把你要的「人設與任務」講明白,世界就不必非黑即白。

Subscribe to 海博賽特日誌

Don’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.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-only issues.
[email protected]
Subscri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