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從技術債到戰略投資:打造穩固的產品基礎」週檢討

這週的從 SEO、Dockerfile、Supervisor 到狀態管理、Tiptap 編輯器與 AI 整合,甚至環境變數設定,每天都有新的坑冒出來。雖然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覺得「終於搞定了」,隔天卻總會被現實狠狠打臉。不過回頭看,這一週真正的價值不只是解決了眼前的問題,更重要的是我開始真正面對之前積累下來的技術債,並且主動將這些債務轉化成未來的戰略投資。

首先 SEO 的調整雖然看似小事,但其實從產品層面來看至關重要。過去我總覺得「產品好自然有人用」,但實際推上去的時候才真正體會到產品再好,沒有曝光也等於零。這次針對 JSON-LD 和元數據的重新設計,雖然還沒看到立即的流量提升,但至少我知道我們已經踏出正確的一步,未來的成長基礎也更穩固。

狀態管理這件事則是另一個提醒,產品的複雜度會隨著功能增加而呈指數成長,如果一開始沒有建立起良好的架構,之後追加功能只會愈來愈痛苦。這次從 useState 改成 Zustand 後,整個程式碼的結構和維護性都變得更好,也讓我重新思考未來產品架構的規劃:要在開發初期就認真思考「未來可能的需求」,而不是等到問題爆發才臨時救火。

至於 Tiptap 編輯器和 AI 整合的部分,這次我特別意識到「產品體驗」的重要性。圖片 resize 和 AI 語意優化這兩個功能,其實都是為了讓用戶在使用產品時感受到「順暢」與「直覺」。從這裡我也體會到,作為產品設計者,不能只從工程師的角度思考問題,而是要主動站在用戶的立場去感受需求。未來在規劃新功能時,應該更多地從使用者體驗出發,並且在架構設計上保持一定的彈性,避免每次調整都要動大手術。

環境變數的問題,則是提醒我「可配置性」的重要性。創業初期為了快速開發,很多設定都是直接硬編碼在程式裡,這種做法短期內沒有問題,但隨著產品規模成長,這些細節就會變成無法承受的負擔。未來的開發中,我會特別注意將可調整的參數透過環境變數或設定檔來管理,這樣無論流量成長或伺服器資源調整,都能更迅速地應對。

這一週整體來說,我覺得進度算是符合預期,雖然每天都有意料之外的新坑,但整體的發展方向是對的。更重要的是,我現在更清楚地知道未來產品架構和技術戰略該如何規劃,避免重複犯下類似的錯誤。

下週(2025-05-26 到 2025-06-01)的重點工作:

  1. 完成並驗證 SEO 調整後的成效追蹤,必要時再做微調。
  2. 進一步測試 Supervisor 在 production 的穩定性,並增加監控與自動警示機制,避免再發生無 log 的 downtime。
  3. 花時間整理一次產品內的所有環境變數和設定檔,建立完整的文件和快速部署腳本,讓未來部署流程更順暢。
  4. 針對 Tiptap 編輯器的 AI 整合功能,收集一些早期用戶的回饋,並根據回饋做一次快速迭代,調整模型、prompt 與 UI 體驗。
  5. 開始規劃下一個大功能:使用者內容推薦系統。這個功能會牽涉到資料結構、後端演算法、前端呈現方式與 AI 模型的選擇,下週先做出完整的技術與產品規劃文件。

可能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:

  • Supervisor 在高負載情況下的穩定性還沒經過壓力測試,下週要特別注意這個點,提前進行壓測,避免爆發時措手不及。
  • AI 整合功能的 prompt 調校與模型選擇可能會花較多時間,預計先從現有模型開始嘗試,並建立清楚的評估標準,避免陷入「模型無限試驗」的泥沼。
  • 內容推薦系統的規劃,預計會牽涉到跨部門溝通與協作,下週需要提前安排好相關會議,確保團隊溝通順暢,避免需求理解上的落差。

這一週的工作讓我更加體認到,創業與產品開發從來不是短跑,而是一場長期的策略戰。從現在開始,我會更有意識地將每一次的開發與調整都視為未來的戰略投資,而不只是短期的問題解決。

Subscribe to 海博賽特日誌

Don’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.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-only issues.
[email protected]
Subscribe